Wednesday, July 20, 2011

又是媒体

偶尔路过,读到这篇,又有感而发。。。

張立德
換作是你,會怎麼做?
Created 07/13/2011 - 19:05

同事曾毓林在面子書上針對一些別有用心的人對星洲日報有關709集會的報導羅織了一些莫須有的罪名,與一班面友做了相當深刻的交流。

毓林是以一名報社員工的身份與網友們坦誠的交流。這說明了,我們報社員工樂意與讀者/非讀者交流,只要是抱著誠懇和理性的態度,我們願意和大家做最“親密”的接觸。

我和毓林一樣對目前一些網民對星洲日報和其他華文報“喊打喊殺”的惡言相向,無不感慨――幾乎每一場重大事件,總有人把焦點牽引到華文報,尤其是《星洲日報》身上。

这点我同意,应该论证而不是恶言相向。可是对于提出疑点的读者,媒体又如何应对?是不是也一样喊打喊杀?

沒錯,每個人都有發言的權利,能夠自由表達本身的立場,可以選擇抵制、抗議某一個人和某一件事,但是在行使權利之前,必須先做具體分析,不能盲目的人雲亦雲生搬硬套就給對方加上一個罪名,亂貼標籤。

这点我也同意。对于邓议长、和对付敌对媒体的动作,是否又是乱贴标签呢?

有一位網友就說得好,淨選盟的8大訴求中,其中一項就是自由與公平使用媒體,支持709集會卻動輒打壓媒體,不禁令人質疑其動機。

这个,我不同意。媒体若无犯错,又何必计较追风补影之说?

這裡我想到“理想、理解、理性”3個層面。

言論自由應是每一位公民的理想。唯言論自由,是互相尊重的過程,在爭取的當兒,更要學會施予。新聞自由,是言論自由最重要的部份。在爭取新聞自由的路上,媒體工作者有所堅持,不輕言放棄,不自我設限,這是許多媒體工作者的理念。但是爭取新聞自由的責任不只是落在媒體身上,每一位公民也要扮演好角色,做媒體的後盾,一同達致理想。

我們媒體工作者對本身的處境有深刻的理解,政治風險與經濟風險的雙重壓力,令媒體人天天如履薄冰,戰戰兢兢。然而,民眾對媒體,尤其是華文報面對的種種限制和壓力又理解多少?

天啊!又回到惯常的措词。新闻工作者若以言论自由、新闻自由为理念,当有百川会海之胸襟,无理谩骂的,可以一笑置之。

若媒体不愿投资在教育和解说当今媒体的困境,又如何期望读者理解所谓的限制和压力?
就算读者理解当今媒体的困境,却不代表媒体可以在处理新闻时指鹿为马。
而所谓的经济风险,就是一般说的员工饭碗问题。是不是表示说如果有任何重大事件因为某些压力而媒体可以弯腰?而弯腰的原因是为了饭碗?

媒体可以为了饭碗而弯腰,读者也可以因为媒体弯腰而批之。当然我不赞同疯狗似的批评,但却认为此类批评大可不理,而不是试图封杀。


某些已有預設立場的網民亂貼標籤,把華文報的員工都描繪成“十惡不赦”的罪人。如果網民能夠做換位思考,今天換作是自己,處於當前的處境,面對各種的限制和障礙,自己又會怎麼做?

简单的说,如果你刚好目睹事件的经过而媒体的报道不确实,你会怎么做?善言之?若媒体不听,如何?再善言?若媒体请你不要搞砸员工饭碗,你会如何?放弃?还是再三言之?若媒体一再诉说苦衷,你又会如何?抵制?那不是砸了员工的饭碗吗?不抵制?为何要花钱读自己不能确定对不对的报道?

有一位同事曾說過:“我所期望的‘新聞自由’結合下列理念:具建設性的評論、可改善現狀的揭發性調查、可以協助解決問題的報導以及新聞工作者不受恐嚇和壓制。”

当今新闻工作者受到最大的压制和恐吓是从哪儿来的?读者?当局?媒体本身?如果是读者,这样的读者并非对象,不要也罢;如果是当局,为何数十年来受到恶法压制,媒体本身毫无完整策略如何消灭恶法;媒体本身,那不是要来个自我检讨?

這正是我們要一同追求和達成的理想,然而若不能得到客觀理解以及理性對待,一切終歸泡沫。

(补上在面书的感想)
当媒体自觉受到他人误解而感到委屈和愤怒时,可曾检讨为何如此,​还是只会一味的指责他人抹煞媒体的苦心?丰田的车子有问题而被逼​回收,丰田是否应该指责消费人不应该把事件放大,逼使丰田回收,​影响丰田数十年所建立起来的声誉?还是将错误改正,继续上路?

当丰田被逼回收它的产品时,媒体有没有挺身而出的为丰田的员工,​丰田的供应商和员工说话?还是媒体和汽车制造商不同,媒体可以影​响读者做出错误,可能是遗憾终身的判断而不需负责,还要读者“理​解”媒体的“苦衷”?为何没人尝试“理解”丰田的“苦衷”?

媒体最大的悲哀,是失去公信力,而公信力,不是任何人可以瓦解,不是泼妇骂街式的攻击可以将媒体击败,也不是当权的利用恶法和武力可以注销媒体的公信力。可是公信力,却可以因为媒体本身的政策和决策方向而被侵蚀。




Source URL: http://opinions.sinchew-i.com/node/20098




No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